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温州“第四区”洞头 一起来认识下

2025-04-07 19:36 来源:网络 点击:

温州“第四区”洞头 一起来认识下

原洞头县概况

洞头地处瓯江口外,有大小岛屿168个,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由168个岛屿(其中常住人岛14个)和176座岛礁组成,素称“百岛之县”。县域总面积2700.3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600平方公里。现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办事处和大门镇1个镇、鹿西乡1个乡,截至2014年常住人口12.5万。2014年,洞头县在温州全市及各县GDP增速排名中列第一,增速达8.8%,人均收入达6.1万元。

01“海洋大区”

洞头渔场为浙江第二大渔场,面积达4800平方公里,是“中国羊栖菜之乡”、“浙江紫菜之乡”。海岸线长333.5公里,可建深水泊位90多个。2012年1月,洞头被省政府批复为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

02“海上桃源”

洞头以岛奇、滩佳、礁美、鱼鲜、生态优引人入胜,是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海钓基地。与楠溪江、雁荡山共同构成温州市“山江海旅游金三角” 。2012年11月,望海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03“海上门户”

洞头大小门和状元岙港是温州港两大核心港区,状元岙港已开通对台定期货运航班和至日本国际航线。随着市域铁路S1线的延伸,77省道延伸线和大门大桥的建设,洞头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04“海霞故乡”

洞头曾因电影《海霞》和“先锋女子民兵连”名扬华夏。目前洞头既有海霞村、海霞中学、海霞公园,也有海霞妈妈志愿服务队、海霞电力服务队、海霞合唱团等以海霞命名的组织。每年6月20日女子民兵连建连纪念日被确定为“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日”。

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洞头走出了一条富有海岛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象地概括为“八十年代唱渔歌、九十年代打桥牌、二十一世纪念海经”。

第一个阶段大致为1980~1995年

以“渔业兴县”为主导,全民抓渔业、捕捞和养殖;

第二阶段大致为1996年~2005年

以“构筑大交通”为主导,实施了五岛连桥和半岛工程,实现了“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

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半岛通车之后

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抢抓温州向东面海发展机遇,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近年来,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战略实施、温州大都市建设和瓯洞一体化改革推进,洞头正兴起开发开放热潮。

历史沿革

早在3000多年前,洞头列岛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为瓯越之地。

●三国,属吴国。

●南宋,属瑞安府。

●元,属温州路。

●明,属温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环厅,隶温州府。

●民国元年(1912),改玉环厅为玉环县,隶瓯海道。民国25年(1936),今洞头境建政为三盘区。1949年10月7日洞头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最后解放后,均仍属玉环县。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头置县,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洞头县建制,当年7月1日起划归玉环县。

●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当年4月1日,洞头划归温州市。

●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

●1965年3月1日起,洞头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

●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洞头改隶浙江省温州市。

洞头 名从何来?

洞头得名有两说,一为娘娘洞说,一为福建渔船掉桶说。《浙江省洞头县地名志》为娘娘洞说,很久以前,洞头半屏岛上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金娘,与丈夫住在一山洞里,该山洞与洞头本岛南侧一海洞相通,金娘夫妇后跟一条残害渔民的巨大毒烟蛇精搏斗而死,于是人们为纪念她,将她所住的洞称为娘娘洞,半屏岛一端为尾,称娘娘洞尾,洞头本岛一端称娘娘洞头。后词义扩大,洞头被代指全岛。

但福建渔船掉桶说也非“空穴”来风,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洞头县卷》《温州导游词》就说几百年前,有福建惠安渔船到洞头洋面捕捞,绕着本岛行驶,一伙计用吊桶打水洗碗时,桶绳断了,吊桶掉落,随即被流水冲走,冲进岸边的崖洞里。后来渔船绕到岛现今胜利岙的海边时,意外发现吊桶从另一个崖洞里漂流出来。渔民便猜测两个崖洞是相通的,是一条海洞,海洞从岛底下一直通到这个岙口。于是,他们把吊桶掉下来的地方就叫洞头,浮上来的岙口叫洞尾。

据《温州市县区地名来历考》

南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