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宴会后,何柱国双目突然失明,到美国治疗,张群:他们也太狠毒了

2025-08-18 02:07 来源:网络 点击:

宴会后,何柱国双目突然失明,到美国治疗,张群:他们也太狠毒了

在国民党内部,虽然派系斗争层出不穷,但张群一直认为,这些内部争斗无非是政党之间的常态。然而何柱国的遭遇,却让他感到深深的震惊和不满。1947年,何柱国在美国治疗失明,但治疗无效,医生揭示他的病因可能与食物中毒有关。回忆起一次宴会的细节,何柱国开始怀疑,这场灾难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而那个背后操控一切的暗手,是否正是国民党内的权臣陈诚?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何柱国

1897年何柱国出生在广西容县杨梅镇成美村,他的父亲何继福,凭借贩卖马匹逐渐积累了家业。他先后娶了两房妻子,共生育了12个子女。何柱国作为后母刘氏所生之子,虽然在家中排行最小,却并未因此受到溺爱。相反他在幼年时期就经历了父亲的离世,这使得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他在7岁时进入何公祠启蒙,凭借着过人的聪慧和勤奋,仅用3年时间便读完了《四书》,许多篇章更是能背诵如流。这使得他深得塾师的赏识,并预言他日后必成大器。在他10岁那年,母亲也因病离世,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儿。

1917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更是获得了留学日本军士官学校的宝贵机会。在日本留学期间,何柱国专攻骑兵科,深入学习了骑兵战术和战略,还亲身体验了日本军队的严格训练和先进装备。

合照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奉军退出了东北,华北地区瞬间成为了抗战的前线。在这个关键时刻,何柱国被委以重任,于1932年7月奉命担任临永警备司令。他的防区是一片重要的战略要地,而山海关则是这片防区的核心。

何柱国率领的部队,包括了独立第9旅、步兵第20旅、骑兵第3旅以及炮兵营和工兵营。他们与逼近的日军在山海关形成了紧张的对峙局面。面对日军的压力何柱国毫不畏惧,坚决要保卫国土。

陈诚

日军并未直接发动攻击,而是试图通过诱降的方式瓦解何柱国的防线。他们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只要何柱国在滦东和热河成立“独立自治区”,就能立即获得200万日元的拨款,并且今后的军饷和军火也全部由日方提供,这些诱惑对于何柱国来说毫无吸引力。他来到东北、来到奉军,就是为了抗击日军,保卫国家。他坚决拒绝了日军的诱降,准备与他们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见诱降无果,日军于1933年1月1日开始了对山海关的进犯。何柱国精心部署了防线,独立第9旅的626团负责防守山海关,625团则防守九门口、石门寨一线,掩护山海关的左翼。同时,627团则防守海阳、秦皇岛一线,掩护山海关的右翼。他们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日军的进攻。

陈诚

1933年2日上午,日军以步炮兵约3000人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对山海关发起了猛烈攻击。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到3日上午,南门因守军全部阵亡而失守。在这个关键时刻,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率领部队前来支援,在战斗中,他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日寇入侵,国难日亟,军人效命,正在斯时”的诺言。

尽管战斗异常惨烈,但何柱国和他的部队仍然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3日傍晚,在已知我军无法继续支撑的情况下,何柱国下令626团暂时撤退到关后高地。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何柱国和他的部队以英勇的抵抗精神,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日本鬼子中国人不可侮的决心和勇气。

西安事变时,何柱国坚定地站在了张学良的一方,他全力支持并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英明决策。在解决事变的复杂过程中,何柱国以军长的身份,深入参与了所有关键的三方谈判。

张群

张学良将军对何柱国寄予了深厚的信任,委托他担负起与顾祝同谈判的重任。这份重任,对何柱国而言,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挑战。他数次亲自前往顾祝同驻扎的潼关总部,与顾祝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他也邀请顾祝同到西安,进行更为深入的会谈。

在频繁的谈判中,何柱国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决断。他清晰地阐述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以及对抗日大局的重要性。在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强烈呼声下,顾祝同最终被说服,同意了他所率领的驻守潼关的重兵不再对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何柱国将军接到了驻守周口、沈丘、界首一带的任务。他敏锐地观察到,界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国统区与沦陷区之间商旅往来的重要枢纽,各种货物在此地卸载交易,使得这个位于两省交界的集镇繁荣起来。然而战乱时期,民众生活困苦,盗匪活动也愈发猖獗,对商户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何柱国

为了维护地方的安宁,他在界首派遣军队修筑防御工事,以确保颖水两岸居民的安全。同时他还主动出击打击土匪,保护商户的利益。此外他还大力推动集镇的建设,为商旅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

1942年1月24日,日军发动豫皖作战,企图消灭中国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当得知信阳、确山的日军计划向汝南、项城进发,意图与南下之敌会合,夺取界首这一黄泛区的重要通道时,何柱国凭借敏锐的情报分析能力,迅速判断出了敌军的战略意图。他果断下令以便更有效地抵御日军的进攻。在国民党军和何柱国的英明指挥下,界首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1945年10月10日,正值国民政府所谓的“国庆节”,被新任命为东北外交特派员的蒋经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款待苏联大使。在这场宴会的邀请名单中,熊式辉与何柱国两位文武官员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何柱国

当何柱国入座时,发现酒杯里已经斟满了酒。这种安排让何柱国感到有些不快,整个宴会过程中,他仅喝了一杯酒,未动桌上的任何食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唯一的一杯酒,竟让何柱国从此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据何柱国后来的回忆,那晚宴会结束后,他回到上清寺的寓所。第二天,他感到双眼不适,于是请来了医生进行诊治。然而到了第三天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了。当天下午他被紧急送往重庆中央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何柱国的眼睛仍未恢复光明。医生们也无法诊断出具体的失明原因。1946年,何柱国在妻子与孩子的陪伴下,携带着蒋介石特别批准的两万美元现金,远赴美国,寻求治疗他日益失明的双眼。

何柱国长城抗战

几个月后,张群也因健康原因来到美国接受治疗。在得知何柱国也在美国后,他特地抽出时间前往探望。两位老朋友在异国他乡重逢,本应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然而当张群了解到何柱国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双眼几乎无法复明的地步时,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深深的惋惜,甚至夹杂着一丝难以言明的愤怒。

那天张群在离开何柱国的住所前,忍不住愤慨地说道:“他们实在是太狠心了,竟然下此毒手!”何柱国忍不住追问张群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然而张群却选择了沉默。他深深地看了何柱国一眼,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去。那一刻何柱国明白,张群的沉默其实已经给了他答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柱国反复琢磨着张群的那句话,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失明并非简单的病痛所致,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而这个人必定在国民党内部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何柱国东北军抗战

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时,一个熟悉的名字也随之浮现——陈诚。那个曾经恭敬地称呼他为“何老师”的国民党大佬,如今却成为了最有可能对他下此毒手的人。这个想法让何柱国感到一阵心寒,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竟然会指向这样一个人物。

何柱国开始回想起与陈诚的过往交往,他反复思量突然回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驻军豫东时,曾应蒋介石之召前往重庆。在途中遇到了陈诚的车队,两人因同路而结伴前行。当他们路过关帝庙时,都下车焚香祷告,在经过张良庙时,陈诚再次下车焚香,而何柱国却留在了车上。陈诚见状感到奇怪,便问道:“何老师,您为何对张良如此不敬呢?”何柱国回答说:“张良虽是汉朝名将,功成名就,但他却去干涉政事,这是我所不能尊敬的。”听到这番话陈诚面色不悦地回到了车上,也许从那一刻起,他便在心中埋下了对何柱国的怨恨。

何柱国戎装

在美国治疗了一年多时间,何柱国的眼睛仍然没有恢复光明。当他出院时询问医生失明的原因,医生告诉他可能是食物中毒所致。然而当何柱国请求医生开具视觉神经中毒的证明时,医生却拒绝了。因为医院方面早已知晓他是在参加了一次官方宴会后失明的,很可能是酒中被下了毒。如果开具这样的证明,恐怕会引发外交上的麻烦。

1948年5月,他明令退为预备役,开始在杭州长期养病。在新中国之际,何柱国满怀激动之情致电毛主席、周恩来表示祝贺。他深知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坚信自己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尽管因身体原因无法再亲临一线,但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毛主席

在晚年,何柱国常常怀念起在台湾的东北军旧友,特别是对张学良将军怀有深深的思念。1974年7月8日,他急切地致电周总理,建议通过基辛格博士协助安排张学良将军前往美国治疗眼疾和耳疾。他常说国共两党历史上能够两次携手合作,为何不能实现第三次合作呢?他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此尽一份力的愿望。何柱国多次表示,即便自己年老体衰,也愿意前往香港、台湾甚至美国,与旧日同僚会面,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5年9月3日何柱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国家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蒋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