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出洋相”一词是怎么来的?

2025-02-17 15:19 来源:网络 点击:

“出洋相”一词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出洋相”是什么意思,但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广泛使用的,你知道嘛?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说的:

由于清朝时,中国官员固步自封不了解西方礼仪,在出访国外时,丑态毕露,在洋人面前闹了不少笑话,因此被人们称为“出洋相”。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鸿章。据说李鸿章在出访伦敦时,到英国已经过世的将军戈登的墓前进行祭奠。他的家人为了表示尊敬,将一条竞犬大会上获得头等奖的名犬送给李鸿章。不过,李鸿章把它给杀了,还回信致谢:非常荣幸能够品尝到这份奇珍美味。

当地报纸大肆报道,成为笑柄。

还有一种说法,源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洋人在天津立了租界之后,中国人没有见过黄毛绿眼的洋人,但是对租界充满好奇。他们好奇洋人天一黑就能变亮的玻璃球;好奇洋人在冬天滑冰的样子......

不久,有一个长相像洋人的怪人出现在天津老城里,这个怪人呢,先是给大家表演一划就着火的火柴,一根接着一根,连划了十多根。大家纷纷称奇,一根小木棍就能点着,所以给这个东西起名“自来火”。又过了几天,他又在大街上给大家展示了洋人抽的烟,点着后不冒火,直冒烟。相比中国人抽的旱烟袋,它不用放在腰间,大家给这种洋烟起名“衣兜烟卷”。

后来,只要这个怪人一露面,就闹得满城风雨。

有一天,他学着洋人的样子,弯下腰手一撇,行个洋礼,在讲台上演讲,还说了几句洋话。

这时下面有个学了英文的学生提出质疑:“他说的不是英文啊。”

大家就议论纷纷,问他:“你学的中国话怎么有点天津口音呢?你是外国人嘛?你爹是谁啊?”

这个怪人愣了一下说:“我爹叫米斯特·巴皮。”

这时,底下有人大喊:“小子,睁大眼看看我是谁?我才是你爹!快把这身洋皮给我扒下来,别出洋相了。”

众人哈哈大笑。

从此,天津人就管学洋人装洋人的叫做“出洋相”。

以上就是“出洋相”的来历,不过,伴随着时代发展,“出洋相”的意思越来越丰富了,“闹笑话,出丑”都叫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