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汽车四轮定位参数解析

2025-04-24 15:02 来源:网络 点击:

汽车四轮定位参数解析

0. 引言

考大家一个问题,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是完全垂直于路面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车辆实际行驶时,轮胎不是完全垂直于路面的。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滑雪时为了保持平衡,人的双脚一般脚尖向内、脚跟朝外,同时腿部呈人字形。车轮也一样,车轮的前端向内,后端向外,称为前束;轮胎的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称为负外倾(内倾)。把车轮的姿态想象成我们滑雪时双脚的姿势,就容易理解了。这样的车轮姿态,对抵抗侧向干扰、提高转弯时车辆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图1 滑雪者的姿态

车轮不是完全垂直于路面行驶,就会增加轮胎的磨损。所以具体选取多少角度十分重要。多年将详细介绍车轮前束、车轮外倾、主销后倾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1. 前束V和前束角δV

前束,指左右两侧车轮轮辋前端与后端的差值,如图2中,V=b-a。前束角,是轮迹线(车轮平面与地面的相交线)和车辆纵向轴线的夹角。前束和前束角可以通过车轮轮辋半径换算。负的前束,也可称为后束。

图2 车轮前束和前束角

适当的前束(常见在0~50’以内),有以下优点:

a) 车轮前束配合车轮内倾,可使轮胎内外侧的磨损均匀

车轮前束+车轮内倾(即:负的车轮外倾),是目前全球乘用车主流的设计理念。车轮前束,轮胎外侧磨损较多。下一节将介绍的车轮内倾,轮胎内侧磨损较多。所以两者配合合理,可以改善车轮的偏磨。如果大家的爱车,出现车轮偏磨严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车轮前束或者外倾出现了问题,应尽快检测四轮定位参数。

b) 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侧向力的作用(比如侧风、转弯时的离心力等)。通过轮胎变形,地面对车辆提供一个反作用力,维持车辆的平衡。

对于轮胎、橡胶衬套等弹性元件,其刚度特性类似图3的曲线。当弹性件没有变形时,其刚度较低,可以提供的反作用力小。当弹性件有一定预变形,其刚度提高,可以提供较大的反作用力。所以车轮前束,使轮胎预先有一定的变形,当侧向外力施加到行驶中的车辆时,轮胎可以快速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保持车辆的稳定行驶。

图3 弹性件刚度特性曲线

c) 车轮跳动时,恰当的车轮前束变化,保证车辆实现不足转向特性

驾驶员打方向盘,保持一个角度。随着车速提高,如果车辆的转向半径R增大,称为过度转向;如果转向半径R减小,称为不足转向;如果转向半径R不变,称为中性转向。通常认为,操纵性良好的车辆,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理想中的车轮前束,随车轮跳动(即弹簧拉伸和压缩)的变化,按照图4设计。当车辆右转向时,受离心力作用,左侧弹簧受压缩,右侧弹簧受拉伸。左前轮,弹簧压缩,左轮后束;右前轮,弹簧拉伸,右轮前束。前桥左右轮由于前束变化引起的转动,对车辆的转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车辆呈现不足转向特性。当后桥车轮前束随车轮跳动的变化与前桥正相反时,如图4曲线,可以使车辆进一步趋向不足转向。

在设计普通乘用车底盘时,工程师致力于实现车轮跳动过程中如图4的前束变化。

图4车轮跳动时,前后轮前束理想变化趋势

2. 车轮外倾角γ

车轮外倾角,指车轮平面与路面法向的夹角(图5所示)。外倾为正值,内倾为负值。负的车轮外倾角可以提高轮胎提供侧向力的潜力。但外倾或内倾会增加直线行驶时的轮胎磨损和滚动阻力,通过与车轮前束的配合,可以降低轮胎磨损。

图5 车轮外倾角

如图6的车辆,向右转向。车辆受到向左的离心力,左侧车轮承受路面垂向作用力Fz大于右侧车轮。因此左轮提供侧向力Fz的潜力大于右侧车轮,重点考察左轮。左轮负的外倾角,使轮胎与路面间产生更大的侧向力Fy,保持车辆稳定行驶。因此目前多数乘用车采用负的车轮外倾角,常见的车轮外倾角为0~-2°。

图6 车轮外倾角对车轮侧向力的影响

3. 主销

车轮实际的转向,不是完全绕z轴,而是绕主销转动。与主销有关的参数较多,图7所示为与主销有关的运动学参数。

主销内倾角σ及其相关参数

主销内倾角σ,在y-z平面内,主销与地面法线z向的夹角。

主销偏移距rL,在y-z平面内,车轮接地面中心与主销延长线和地面交点的距离。当主销延长线和地面交点在车轮中心平面外侧,是负值。设计底盘时,尽量选择中性或者略微负值的主销偏移距,以便当两侧车轮制动力不平衡时,能够使车辆自动平衡。

图7 主销参数

图8所示,左轮位于冰雪路面(附着系数低),右轮在普通干燥路面上,进行制动。由于附着系数不同,右轮制动力远大于左轮制动力,车辆向右偏移。对于负的主销偏移距,普通路面上的右前轮,制动力与主销偏移距的乘积得到的力矩,使右前轮逆时针方向转动,抑制车辆向右的偏移,起到稳定车辆行驶姿态的作用。

实现负的主销偏移距,需要将主销靠近车轮中心平面,这将占据轮辋及制动盘的安装空间,空间布局存在一定难度。

图8 主销偏移距的作用

在x-z平面内,主销后倾角τ为主销与路面法线z向的夹角。主销后倾偏移值no为,在车轮中心高度,主销与车轮中心的距离。设计主销后倾nK为,主销延长线与地面交点和车轮接地点中线的距离。

此外还有一个参数,轮胎后倾nR,指车轮接地点受横向力中心与z向的距离。由于轮胎变形,轮胎侧向力受力点在轮胎前进方向靠后的位置。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如果车辆偏移,主销后倾会使车轮产生回正力矩,保持车辆直线前进。主销后倾越大,车辆直线行驶时,车轮回正性能越好;但与此同时,路面突如其来的侧向干扰对转向系统的影响也越显著。

4.四轮定位参数不合理的负面影响

当四轮定位参数不合理时,会导致:

a) 车辆跑偏

方向盘摆正,车辆直线行驶时,车辆会自行向左或向右跑偏,驾驶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一不留神,车辆就跑到隔壁车道了。

b) 吃胎

轮胎一侧磨损严重。车辆高速行驶一段里程后,如果有严重吃胎现象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不仅轮胎抓地力减小,严重时还会导致爆胎。

众泰T600曾因为四轮定位参数不合理,导致部分车辆行驶5000公里就发生严重吃胎现象,客户只能更换轮胎了。

图9 跑偏和轮胎偏磨

c) 车辆侧滑、转向不稳定、方向盘过沉或过轻、悬挂系统零部件异常磨损

5. 多年小结

a) 四轮定位参数包括:车轮前束、车轮外倾、主销后倾等。

b) 为了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抵抗路面的侧向干扰,一般采用车轮前束+负的车轮外倾(也称为正的车轮内倾)的组合。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滑雪时为了保持平衡,人的双脚一般脚尖向内、脚跟朝外,同时腿部呈人字形。把我们的双腿想象成两个车轮,不正是前束与负外倾的组合嘛!

c) 车轮前束,增大轮胎外侧的磨损;车轮负外倾(正内倾),增加轮胎内侧的磨损。优化车轮前束与负外倾的数值,可以中和两者引起的轮胎磨损。如果车主发现自家的爱车,轮胎偏磨严重,通常就是车轮前束和外倾角没有调整好。

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添加微信订阅号多年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