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中华抗日风云录(十九)淞沪会战

2025-05-09 07:06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华抗日风云录(十九)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日本侵略者在进攻华北的同时,又制造虹桥事件”作为借口,策划进攻上海。

上海是我国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又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打击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信心和能力,企图在挑起事端后,于上海及其外围地区与中国军队的主力决战,速战速胜,在短期内逼迫我国政府订立城下之盟。我国政府限于1932年“一.二八”战役后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上海及其邻近地区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只能由保安团队及警察维持地方秩序。但为了积极备战,遂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在苏州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主持京沪分区防御设施计划,构筑国防工事,铺设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七.七”事变后,又派正规军一个团化装成保安团,进驻上海虹桥机场,同时调集其他精锐,准备战事发生时先发制人,一举歼灭驻沪日军。

日机轰炸闸北,大火弥漫整个上海市区。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 、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下设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余师,奋勇迎战。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压迫日军滞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8月下旬,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我军在宝山、月浦、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至9月17日,我军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坚持防御。直至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公亭、金山嘴等地登陆,对我上海阵地的侧背进行远后方的迂回,我军才被迫于11月9日开始从上海周围撤退。至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在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我广大官兵在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支持下,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猛烈炮火,前扑后继,奋力拼搏,所表现岀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撼天地,泣鬼神!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它是我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我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中国军队的牺牲精神和战斗能力,赢得了各国军事观察家的高度评价。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10多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8月13日我保安队员依托街中工事向进犯的日军射击。



我第3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右)与淞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



处于淞沪战场轴心地位的闸北我军,在堡垒内抗击日军。



蒋中正委员长在前线视察。



坚守在四行仓库上的我军战士。:



女童子军杨惠敏向四行仓库孤军献国旗前的留影。



上海各界为抢救作战负伤的官兵,临时组织设置了许多伤兵医院,这是其中的一个。

淞沪会战我军英雄谱









































































附 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表

(1937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