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84年前林爽放弃优渥生活赴延安,完成了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转变

2025-05-11 10:12 来源:网络 点击:

84年前林爽放弃优渥生活赴延安,完成了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转变


供稿 | 林威

家境优渥,追求真理

林爽,原名林禹功,字志敏,1917年10月5日(农历八月二十)生于北京,有兄弟姐妹8人,上有1哥2姐,下有4个弟弟,林爽在男孩子里排行老二。

其父林建伦191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先后担任陇海铁路工程监督工程司、副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等职。

祖父林文奎是满清举人,曾任辽宁省民政厅科长,“九一八”事变后到天津,任硝磺局科长。

林爽出生后第二年即随祖父和祖母到沈阳,自幼既受其旧礼教教育,又受父母的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教育,他对旧礼教很反感,尤其敬重父亲鼓励子女独立思考,走自立、自强、自奋之路的思想。林家苛求林爽勤奋读书,诚实做人。

▲林文奎(左)、林建伦(右)

1925年林爽入沈阳第四小学,1929年考入沈阳兴权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随父母流亡到北平(今北京),先后就读于北平华北中学、平民中学和育英中学(现为北京25中)。

1933年,考入育英中学高中部,这是一所教会学校,科学救国、实业兴国的思想比较活跃。

他的家庭,特别是父亲,更是向他灌输了大量的科学救国思想。他的兴趣和志向是喜欢科学技术,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很优异,科学救国的思想比较浓厚。

他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上尚属宽绰,家庭又鼎力支持其求学攻读,他完全可以继续深造,出国留学,或走仕途之路。但富有正义感的他,青少年起就萌发了对旧礼教和腐朽恶势力的憎恶。

尤其是日本侵略军的入侵,他在沈阳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更激发了他抵抗外来侵略和黑暗统治的革命热情。

林爽流亡到北平后,又直接受到已参加中共地下党团组织的兄(林得连,1933年入党)、姐(林宣楠1931年9月入党、林野,1933年2月加入共青团,1938年入党)、弟(林红1936年入党、林方1937年入党)革命思想的影响,革命信念与日俱增。他在追求真理和救国救民道路上苦苦求索。

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党的外围组织),1933年参加纪念上海“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一周年的游行示威任学生纠察队长,因掩护同学而被捕,由于在拘留中与敌人斗争坚决,经介绍加入共青团,后在去陕西父母处时失掉了与组织的联系。

当年其父亲收入很高,当林爽到西安考大学前,曾经给他介绍了一份铁路质量检查员的工作,月薪150大洋。

林爽一次问道其子:你看过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吗?一个巡警一个月6块大洋可以养家,一袋洋面2块大洋,我一个月150大洋可以自己租房子甚至娶妻生子。可是我不要,我参加了革命。

林爽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他的一些战友(包括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说:你们家是衣食无忧,一家子都出来革命,是真的接受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在北平时林文奎和林建伦与所有男孩合影(后排右1林爽、左1林真)

弃笔从戎,奔赴延安

1933年林爽和林真(原名:林志中,建国后任海军副参谋长,1961年海军少将)同在北京育英中学读书,但是据育英中学1936年出的校刊上高中部毕业同学录中只记载林志中的名字,却没有林禹功(林爽)的名字,还有在另外一份资料里记载1933年该校参加纪念上海“一·二八”活动的同学名字是史久光(建国后曾任电力部总工程师)。

林爽当年参加游行就是为了掩护史久光才被捕的,所以解放后与史久光一直保持联系。被捕后父亲将其保释出狱,当时学校是要开除他的,因父亲力争才保住他没被开除完成学业,但学校因为他参加学运被捕在警察局留有案底,所以对外校刊毕业同学录中就没他的名字。

▲1936年高中毕业上大学时的林爽

1936年7月林爽考入山东济南齐鲁大学物理系,正当他专心学习渴望学成后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他少年时在沈阳(奉天)亲身经历过“九一八”事变,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毅然决然放弃学业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1938年5月林爽弃笔从戎奔赴延安,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四期二大队四队,深入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完成了从一个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转变。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抗大毕业,即赴抗日前线——晋察冀军区。

▲1938年5月奔赴延安,同时将姓名林禹功改为林爽

1937年10月,聂荣臻率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分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在当时无线电技术人员匮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示,自己办训练班培养无线电技术人员。

1937年11月,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在军区所在地阜平开班。直至1941年3月,晋察冀军区无线电研究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之一)成立。

林爽由于奔赴延安,投身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只好中断学业。1942年初,林爽在晋察冀军区无线电研究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之一)幸运地获得又一次学习的机会……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我的父亲林爽 从抗大走出的中国早期导弹总设计师》,内容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