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远征军的前因后果

2025-08-08 00:46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远征军的前因后果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支精锐部队出国作战,这就是在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兵源十分紧张的关键时刻,蒋委员长咬牙拿出了十万大军远征缅甸,最终造成了六万英烈埋骨他乡,今天咱们就说说中国远征军去缅甸的前因后果。

中国缅征军

在抗战期间的1940年,中国军队打的有点粘人,日军打的就有点焦躁,对于中国来说是用空间换时间,相反鬼子就有点耗不起,曾经口出狂言三个月拿下中国领土,糟心的是快三年了越打越离谱,原本打算以战养战,可是越打越穷。当时的日本内耗也透支严重,过去跟灯塔贸易还能维持战争,没有硬通货造成物资匮乏,为了破局,只有继续抢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国是没油水了,北面的苏联让德军打的有点转磨,如果趁这个节骨眼上先搞点石油把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机动部队全部调动起来,尽快结束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

结果一研究不太可行,想趁火打劫顾虑有两个,一个是在诺门坎战役上没占到便宜,撕毁一纸协定容易,第二个动用70万关东军,就会造成东北空虚 老窝被端的风险,将得不偿失,最不敢承受的是搞不定斯大林,日军将面临着吹灯拔蜡。

唯一可行的是南洋半岛,石油橡胶等物产丰富,缺点战线拉的太长,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还是美英法荷兰的殖民地,最可恨的就是美国一直大发战争财,最近又跟中国走的很近,看来想占领东南亚,必需断送美国海上霸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瘫痪,把控了中国沿海的制空制海权,但还有一条公路运输线,就是从云南的昆明到缅甸1146公里的这条滇缅公路。

自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为了保障国际物资供应,云南省主席龙云提议修建这条后备公路以防不测,蒋介石欣然采纳拨款,云南出动20万民工,耗时八个月修通了这条抗战的生命线,同时云南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爱国情怀,可谓功不可没。

1942年日军打越南控制了新马泰,随即把目光聚焦在缅甸这个 为中国输送物资的始发站,筹划沿着这条运输线 进军陪都重庆的策略。当日军偷袭珍珠港 美国对日宣战,作为美英中三大同盟国的蒋介石心知肚明 日军的意图,按照中英签订的《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主动派遣一支远征军赴缅 支援英军作战。贼心眼的丘吉尔害怕远征军进入缅甸,自己的殖民统治被架空,把国军挡在边界外。

当时的英国那可是老牌的帝国嘴脸,也跟日本有过物资贸易,想着日军不会染指缅甸,结果心大的丘吉尔失算了,杀红了眼的鬼子在1942年1月4号从泰国冲进缅甸,在大炮和飞机的加持下,吓的日不落帝国没来的及还手,向西向北逃窜。一个月后2月3号丘吉尔才想起 蹲守在中缅边境三个月的远征军,才同意入缅作战,为英军打掩护。

缅征军集结队伍

面对失去战机的罗斯福和常凯申,对英国表示十分的不满,在华盛顿会议上决定 中缅印战区 蒋介石出任总司令,美国史迪威,和英国的亚历山大作为副司令走马上任。2月16号缅征军紧急进入缅甸的密枝那、腊戌、曼德勒、仁安羌,同古,终点站仰光物资交通枢纽港,远征军的作战目标就是保住仰光港,让物资顺利进入国内。

悲催的英军在日军到达仰光之前, 亚历山大指挥英军炸毁了港口的设施 和大批的军用物资,无心抵抗脚底抹油把仰光甩给了日军,而此时,远征军戴安澜率领的200师也赶到了同古,杜聿明计划在同古迎击日军,想联合溃败的英军集结兵力收复仰光。

怂奸坏的亚历山大 跑的比兔子还快,远征军只能孤独作战,鬼子聚集数倍兵力分别包抄,从3月19号开始200师顽强反击,歼敌五千多日军,自己牺牲了两千多人的代价,苦守同古两个礼拜,要不是廖耀湘带领的22师团拼命救援,恐怕要全军覆没。

贪生怕死的七千多英军在仁安羌,炸毁油田设备,让穷追不舍的三千日军撵上被迫才开始反击,亚历山大 摇电 呼救蒋介石救援,赶巧在瓦城的美械新编 三十八军孙立人,和113团长刘放吾带着一千多名精锐部队硬杠三千日军,解救了英军,其中包括数百名欧美的商人传教士、记者和一些工作人员和家属,这些人眼睁睁的经历远征军大战鬼子兵,“仁安羌大捷”。

如果说日不落的尊严从这个时候开始跌下神坛,估计会存在一些争议,可在战争中靠嘴炮 维持 败相已定,让世界嗤之以鼻。大家知道,数年后的1949年4月英国军舰在长江横行的紫石英号怎么让解放军给收拾的,就能看出大不列颠的狡诈与虚伪。

4月20号,英军彻底放弃整个缅甸向印度撤退,日军主力师团的第十八师团直指腊戌,得到了海量的全部物资。在这里多说一句,曾经昆明内路段有三个检查站,宪兵以走私的名义严格盘查每一部卡车,收取过路费,造成物资车辆严重堵塞,致使一些车辆把从仰光的物资只能盘短卸到腊戍,造成物资堆山运不出去的后果,便宜了日军。

腊戍距离云南边境65公里,焦急的花生米要求远征军必须保住腊戍,才能保护大后方,攻陷腊戌的日军疯狂兵分两路一队扑向密枝那。另一路扑向怒江,这道天然屏障是保护重庆最后的一道天险,5月5号由工兵营长张祖武奉命,炸毁怒江惠通桥,阻挡了日军想进攻重庆的野心。

黄埔六期工兵营长张祖武

在缅甸作战的远征军 接到蒋委员长撤退的命令,让原路回国的远征军 只能另寻出路,史迪威给出的计划西撤印度,随后带领作战人员数十人,徒步十天进入印度的英帕尔,与国军先后到达的罗卓英司令官汇合,杜聿明采取兵分五路 各自寻找回国路。而在缅甸腹地的第六军从景栋一路向东,安全返回国内。最早撤回国的是宋希濂的66军,在腊戌溃败之后就提前顺道沿着滇缅公路返回了云南。不过在战后的军官表彰大会上,被撤职查办番号取消。

杜聿明不愿兵败进入印度,率领的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向缅北密枝那转移,轻装进入野人山,这段位于中国缅甸和印度的交界的原始森林,没路少粮没医药,时值雨季造成行军困难,不断遭遇蚊叮蛇咬,疾病在军中传播损失惨重,7月25号历时两个半月,行程480公里,到达印度雷多。

三十八师孙立人脱离第五军,向西退入印度方向,与尾追的日军边打边退,进入山林摆脱日军,跋山涉水一路坎坷5月24号到达印度英帕尔,部队伤亡较少。第九十六师接到杜聿明命令放弃攻占密枝那,向孟关行进野人山,遭遇狂风暴雨毒虫侵袭 兵员损失严重,断炊断粮一个月后获得空投支援。副师长胡义宾途中遭日军伏击阵亡。8月初进入云南境内。

戴安澜接到撤退的命令,带领200师孤军向国内返回,日军是拼命围堵,远征军经过血战冲破日军第五道封锁线中,200师中了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埋伏,伤亡惨重,戴安澜深受重伤。在1942年5月26号,200师终于抵达了中缅边境的茅邦村,身受重伤的戴安澜师长壮烈殉国,时年三十八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师长

据统计,远征军前后集结十万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孤军作战造成伤亡过半,存在争议,加上指挥系统混乱,美英参谋的干扰,战术上的失误,大不列颠延误战机,只想保全印度殖民地不被侵略,打的很被动,不要忘了 英勇不屈的中国军队敢打敢拼,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波澜壮阔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最终交枪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