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徐志摩: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不带走一片云彩

2025-08-11 10:20 来源:网络 点击:

徐志摩: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不带走一片云彩

文 /河上花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 徐志摩

这是徐志摩最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

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学和生活上都郁郁不得志。为了暂时摆脱这种困境,他于1928年重游康桥,希望找回往昔的美好回忆。这首诗就是同年11月6日,诗人最后一次游学欧洲,在归国途中所写。

事实上,徐志摩对康桥的描写,远不止这一首诗,还有一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比《再别康桥》早两年,可以说没有《我所知道的康桥》,就没有《再别康桥》。

《我所知道的康桥》开篇就写: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情感的线索。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是不是与《再别康桥》如出一辙?与其说他对康桥有感情,不如说他对康河有感情,那河畔的金柳,那康河的柔波,那油油的水草……都让他沉醉。

所谓康桥,就是今天的“剑桥”,也就是“剑桥大学”。

徐志摩曾经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波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的胚胎。”

康桥的生活,让徐志摩从热血青年变成了浪漫诗人。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有相当交情的,再次许只有新认识的翡冷翠了。”

“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好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滋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恰如“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康桥因为有了徐志摩而成就了它的灵性;徐志摩也因为有了康桥,而找到了皈依与寄托。

《再别康桥》诞生80周年之际,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桥河畔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诗碑

林徽因在《悼志摩》中说,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他只是比我们近情,近理,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

胡适在《悼志摩》中写道: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而爱,自由,美,正是康桥的灵性所在。于康桥,诗人是过客;于诗人,康桥却是心灵的故乡。

徐志摩在剑桥

“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嘣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这是1930年徐志摩写就的散文《想飞》的结尾,如今读来,犹似谶语。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轻轻地挥袖而去,留下的,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读诗书 赏名画 玩物有志 ——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以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