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个看似美好而难以实现的战略突击

2025-04-14 17:24 来源:网络 点击: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个看似美好而难以实现的战略突击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刘备的遗志,多次出兵北伐曹魏,试图收复长安和关中地区,为一统天下奠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大将军魏延提出了一个军事计划,即从子午谷进军,以求十日之内胁取长安。这个计划被称为“子午谷奇谋”,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争论和评价。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划,如果被诸葛亮采纳,可能会改变三国的历史走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冒险而不切实际的计划,如果被诸葛亮采纳,可能会导致蜀汉的灭亡。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子午谷奇谋的内容和目的

根据《魏略》的记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计划如下:

第一,给魏延5000精兵,外加5000人做后勤,走子午谷用十天时间到长安

第二,驻守长安的夏侯楙。魏延认为他是个无能和愚蠢的人 ,听到魏延来了一定马上弃城逃跑,连打都不用打。

第三,长安城的有足够的粮食,撑到20天后。诸葛亮陆续把粮草,大军送到长安。

可以看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个以速战速决为原则的战略突击计划。其目的是利用曹魏对子午谷道路的疏忽和夏侯楙的无能,快速攻占长安城,并等待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前来巩固。如果成功,蜀汉就可以控制关中地区,对曹魏形成重大威胁。

二、子午谷奇谋的优势和劣势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隐蔽性强。子午谷是秦岭山地最东部的一条线路,是关中通往汉中、安康的要道以及通往四川东部各州郡的捷径。但由于地形险要、道路崎岖、桥梁易坏、交通不便等原因,在三国时期并不常被使用。因此,曹魏对子午谷道路并没有重视和防备,也没有派兵驻守其中要隘。这就给了魏延一个机会,可以利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子午谷偷袭长安。

第二,行动迅速。魏延提出从子午谷进军长安只需十日。虽然这个时间可能有些夸张和理想化,但也说明了他对行军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和信心。他打算率领轻装精兵,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到达目标地点,并且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震慑和恐慌。

第三,突然性强。魏延认为驻守长安的夏侯楙是个无能和愚蠢的人,听到魏延来了一定马上弃城逃跑。这个判断可能有些过于轻视敌人和自信过度,但也反映了他对敌人心理状态的分析和利用。他希望通过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并声称诸葛亮已经率领大军前来支援,来打乱敌人的防守部署和指挥体系,并迫使敌人放弃抵抗或者主动投降。

然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有以下几个劣势:

第一,风险高。魏延提出从子午谷进军长安只需十日,但这个时间可能太过乐观和不现实。因为曹真日后从子午谷偷袭汉中,但遇上连日大雨,走了一个月还没走到一半。而明末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也想学魏延从子午谷杀出,让长安的明军措手不及,高迎祥只用了15天就从子午谷到了长安。所以说魏延说的十天到长安肯定没有考虑到天气和地形等因素。

第二,补给难。根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计算,在后勤一比一(即每一个战斗兵配备一个后勤兵)的情况下大概可以撑18天。而魏延提出从子午谷进军长安只需十日后就可以等待诸葛亮率领大军前来支援,但这个时间也可能太过乐观和不现实。因为诸葛亮选择了平取隴右(即沿着渭河向西进攻)作为北伐主线,而这条路线距离长安较远,并且会遇到曹魏重兵阻击。所以说诸葛亮在短时间内把粮草、大军送到长安是很困难的。

第三,攻城难。根据史料记载,长安是百年古都,经过两汉的经营,中间虽然被破坏,但仍然有着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守军。而蜀汉的攻城能力非常糟糕。像是第二次北伐时面对小小的陈仓,加上几千守兵,诸葛亮上万大军,带了攻城塔车、冲车等攻城武器打了20多天打不下来。而魏延的急行军,都是轻装,更不可能携带攻城武器。更少的军队,更差的装备。面对长安这种更大的城市有可能打下长安吗?

第四,守城难。即使魏延能够成功地攻占长安城,或者夏侯楙望风而逃,他能否守住长安呢?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例子。17年前,马超也是打下长安,接着扼守潼关,结果徐晃北渡黄河绕过潼关,直接出现在马超身后,并和曹操一起正面夹击马超给打爆了。而进攻长安的路线,除了这两条外。还有一条,五关道由长安通往襄阳,当年马超10万大军,被曹操一夹就爆。如果魏延的5000精兵守长安,到时候曹真从正面打潼关,张郃北渡黄河,司马懿从荆州走五关道来个三面夹击,足以让魏延重新做人。而且别忘了,那时的陇右还是曹魏的地盘。郭淮也来刷存在感,变成四面夹击,到时候魏延绝对是全身痛快。魏国多是骑兵,行军速度是步兵为主的蜀国三倍以上,短时间内诸葛亮大军远水救不了近火。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必须满足:走得快、打得下、守得住。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相当严苛,一个比一个难。之所以我们后人这么爱讲子午谷,不断地讨论说子午谷有没有可能成功?为什么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就是因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通通失败。但北伐失败也不能代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成功。经过仔细地分析后,就会发现,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所以,在我看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性不高。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策略,而是使用平取陇右攻取长安的策略,虽有路途遥远与魏军重兵阻击的危险,但是陇右是河西、巴蜀、关中三地的会合之地。蜀军兵进陇右,进占陈仓,便能控制蜀军北出的交通要道,以便贯彻诸葛亮长期作战的方针。这也是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纳魏延子午谷之计的原因。

作为一名军事家,在制定战略和战术时要考虑全局和细节,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利益和机会而忽视了风险和挑战。魏延虽然勇敢善战,在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提出子午谷奇谋时显得过于自信和轻敌,并没有充分评估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态势,并没有做好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并没有考虑到诸葛亮作为统帅所要考虑到的更多因素和目标,所以说他的子午谷奇谋在理论上看起来很美好,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