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美丽与丑陋:《巴黎圣母院》中国公映记

2025-08-28 10:04 来源:网络 点击:

美丽与丑陋:《巴黎圣母院》中国公映记

1979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小说、电影都被引进到国内,对当时的民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当时上映的外国影片中,有一部与拍摄时间已经相隔了20多年,但一经出现还是引起了轰动效应。因为这部电影足够独特。这就是今天要讲述的拍摄于1957年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中国公映时的海报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创作于1831年。作品主要说的是生性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米拉达赢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和喜爱。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觊觎她的美貌已久,终于按奈不住派出手下、样貌丑陋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将爱斯米拉达强行掠夺至巴黎圣母院,谁知道半途杀出了英俊勇敢的上尉菲比斯,后者令爱斯米拉达一见倾心。

国外宣传海报

菲比斯遭到了蒙面歹徒的袭击,爱斯米拉达受到诬陷,被判处绞刑。卡西莫多救走了身陷囹圄的爱斯米拉达,将她藏到了巴黎圣母院之内。起初,爱斯米拉达对卡西莫多充满戒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了解到在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下,隐藏着金子般的心。

当时《大众电影》杂志的介绍

这部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包括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拍摄的默片和三十年代拍摄的黑白片,这两部片子在旧中国都曾经上映过,而且都被翻译名为《钟楼怪人》。1957年拍摄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集结了当时西方电影界的精英人士。导演让·德拉努瓦曾经获得过多次金棕榈奖和金狮奖的提名,男主角卡西莫多的扮演者是当时刚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安东尼·奎恩,而女主人公爱斯米拉达的扮演者则是当时红透欧洲、已经在好莱坞发展的著名意大利女演员吉娜·劳洛勃丽吉达。电影当时公映时就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安东尼·奎恩塑造的卡西莫多

这部影片在一九七五年就已经被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配完成,当时只是作为内参片,并没有公映的计划。但是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部电影又是取材于名著,具有比较积极的教育意义。最主要的是,成片质量很好,无论编导、表演和摄影都表现出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观众还没有机会看到彩色宽银幕电影,尽管这种技术五十年代在西方已经广泛使用。基于上述原因,影片顺利得以公映。

攻陷巴黎圣母院的宏大场面

和人们预计的一样,影片上映后获得了极大成功,人们争先恐后去影院观赏,卖座率非常高。首先,影片最经典地体现了原著“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电影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这使得当时的中国青年非常震惊,报纸、杂志和广播上对此都进行过专题讨论,人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与影片相互对照,极大地适应了当时国家宣传心灵美的方针政策。

其次,影片的色彩效果非常好。最经典的色彩应用便是艾斯米拉达身穿的红色长裙,这与整部电影暗沉的色彩基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抹红色代表了热情以及与众不同的叛逆,是生命力的勃发和情感的宣泄。

最重要的是,吉娜·劳洛勃丽吉达的美丽容颜让当时的中国观众感到震惊。在当时的引进片里,观众们发现了很多西方美女,比方说《卡桑德拉大桥》中的索菲亚·罗兰、《蝴蝶梦》当中的简·芳登等,她们都以娴淑或洒脱为美。但是吉娜的美与众不同,是完全的性感与诱惑。为与吉普赛女郎这个角色贴近,吉娜染黑了头发、涂黑了皮肤,这种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形象兼具白种女人的天生丽质和吉普赛人的异域风情。不夸张地说,这个角色让影院里的男人和女人同时爱上了吉娜·劳洛勃丽吉达。

《蝴蝶梦》中的简芳登

索菲亚罗兰

到目前为止,《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仍经常被翻拍,但1957年版本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