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2025年: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

2025-09-01 15:13 来源:网络 点击:

2025年: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

解放海南:奏响胜利的激昂战歌

时光回溯到 75 年前,海南岛解放战役的硝烟弥漫在琼州海峡。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战役,是解放战争的重要篇章,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关键一战。

彼时,国民党军队虽已在大陆节节败退,但仍妄图凭借海南岛负隅顽抗。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在岛上部署了约 10 万兵力,配备了海军舰艇 50 余艘、空军飞机 40 余架 ,构建起号称 “固若金汤” 的 “伯陵防线”,企图将海南岛打造成反攻大陆的前沿阵地。薛岳凭借海陆空立体防御,妄图凭借琼州海峡这一天然屏障,阻挡解放军的脚步。

面对国民党的精心布局,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第 40 军、第 43 军及琼崖纵队等部队组成的渡海作战兵团,共计 10 万余人,在雷州半岛集结,一场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琼崖纵队在冯白驹的领导下,长期在海南岛坚持斗争,他们熟悉地形、深得民心,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和有力的内应支持。

然而,渡海作战,海军力量薄弱,没有现代化的登陆舰艇,主要依靠征集来的木帆船;战士们大多是 “旱鸭子”,缺乏海战经验;且金门战役的失利,也让部分指战员对渡海作战心存顾虑。

他们积极筹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海上练兵,战士们从最基础的游泳、划船学起,逐渐掌握了海上作战的技巧,还将部分木帆船改装成机帆船,增强了航行能力和战斗力。

踏破防线:解放军的无畏冲锋

1950 年 3 月 5 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采取了 “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 的作战方针 ,首先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偷渡,以熟悉敌情和海情,为后续的大规模登陆作战积累经验。

3 月 5 日 19 时 30 分,第 40 军 118 师 352 团 1 营组成的 “渡海先遣营”,在师参谋长苟在松的率领下,乘坐 21 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向海南岛进发。

经过一夜的航行,部队于次日 14 时在海南岛临高角附近成功登陆,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揭开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序幕。此次登陆,犹如一把利刃,撕开了 “伯陵防线” 的一角。

随后,第 43 军 128 师 383 团 1 营也于 3 月 10 日成功偷渡登陆。这两次偷渡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也为后续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紧接着,3 月 26 日和 4 月 1 日,第 40 军 118 师加强团和第 43 军 127 师加强团也分别实施偷渡,进一步增强了岛上的解放军力量。

在小股部队偷渡成功后,大规模的主力登陆作战提上日程。1950 年 4 月 16 日 19 时 30 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总攻正式开始。第 40 军 6 个团和第 43 军 2 个团共 2.5 万余人,分乘 380 艘木帆船和 32 艘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的灯楼角、博赊港等地启航,向海南岛进发。

韩先楚亲自率领第 40 军主力部队,乘坐木帆船,在没有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毅然向 “伯陵防线” 发起了冲击。

国民党军队发现解放军的行动后,立即出动军舰和飞机进行拦截。一时间,琼州海峡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解放军战士们以木帆船为依托,与国民党的军舰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战士们用机枪、手榴弹向敌舰射击,有的甚至抱着炸药包,准备与敌舰同归于尽。

在激烈的海战中,解放军创造了 “土炮艇” 战术,将火炮安装在木帆船上,改装成简易的炮艇,与敌舰展开正面交锋。一艘艘 “土炮艇” 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国民党军舰以沉重打击。

经过一夜的激战,解放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于 17 日凌晨 3 时至 6 时,在海南岛临高角、澄迈等地成功登陆。

登陆后,解放军迅速向国民党军队的防御阵地发起攻击。解放军战士们不畏强敌,奋勇冲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经过艰苦的战斗,解放军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向海南岛纵深推进。

海南岛解放 75 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放初期,海南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但海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1988 年,海南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从此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建省办经济特区,使海南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海南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除了传统的海滨旅游,海南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如今的海南,已经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开放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