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城记 | 石围塘车站,这个月120岁了!
荔湾城记 | 石围塘车站,这个月120岁了!


威水史
客运:单日客流量高达8万人次
“牛卡”也用于载客
“那时候的石围塘车站很热闹,每天早上5时30分发车,晚上9时30分收车,基本上每趟火车都满满当当。逢年过节,石围塘车站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要起来前往火车站排队买票。”王师傅说。
在广佛两地,有一个词叫“坐牛卡”,其来源正是当年一票难求的广三铁路。过去,三水地区农业发达,逐渐催生了耕牛交易市场。广三铁路开通后,每趟火车基本有1~2节运牛车厢,人们把这种车厢叫作“牛卡”,当“牛卡”里没运载耕牛时,就会临时搭载乘客。“小时候跟爸妈到佛山探亲戚,因为买不到常规车票,我们只能‘坐牛卡’,而‘牛卡’没有座位,只能坐在地上,时不时还能闻到牛屎的味道。”家住西关的周伯回忆。
货运:日装卸车卡高达300卡
坊间称“四小龙”之一
“我来到车站工作的时候,石围塘车站只有职工几十人。20世纪90年代,周边有超过1300人在车站从事各种工作,仅饭堂就有三个。”梁师傅是石围塘车站退休职工,他从扳道员开始做起,一做就是40年,对石围塘车站的情况了如指掌。“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石围塘火车站货运业务飞速发展,由车站管理的正线有14条,加上四五条企业专用线,每天有超过200个车卡进行装卸,最鼎盛的时候一天有超过300个车卡。”
“当年在这里出入的货物不计其数,周边逐步形成了各种仓库,包括以目的地为名的广西仓、湖南仓、湖北仓等,也有以储存物资命名的油仓、粮仓、农药仓等。木材、钢材、农副产品、松香、石英砂、花卉、水果乃至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器,都在这里进行装卸。”梁师傅告诉记者,由于每日出入的货车不断增多,石围塘车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24小时连轴转。
变迁
一天仅一趟货车
取景胜地邓紫棋慕名而来
随着陆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广佛两地客运有了更多选择,石围塘车站客运量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石围塘车站停止客运业务,转为全部从事货运,随后取消了候车室并进行站台改造。
“石围塘车站承接的是珠三角地区的货运工作,随着物流业以及铁路的逐步发展,再加上广钢迁址、广珠城轨建设等因素,车站货运量越来越少。”石围塘车站陈主任说,“现在,车站几乎处于半关闭状态,每天仅一趟车到站。”
黄漆斑驳的月台,锈迹斑斑的雨棚,百年铁轨安静地躺在碎石上……这个老火车站逐渐步入暮年,随着货运业务的减少,曾经“繁忙”的龙门吊也长年处于“下岗”状态,石围塘车站逐渐消失于老广的视野中。
然而,2000年前后的数码摄影浪潮,又给石围塘车站注入了新活力。
交错的铁轨、废旧的车厢、泛黄的老街……百年风雨带来的沧桑感,让石围塘车站一跃成为摄影爱好者拍摄怀旧风格场景的场所,不少电影厂、电视剧组都曾来这里取景。2015年,邓紫棋拍摄《单行的轨道》MV,就是在石围塘火车站取景的。
“最火的时候,每逢周末都有上百名摄影爱好者在石围塘车站拍摄,这里还被网友称为广州十大最适合拍照的地方之一。”车站老员工赵师傅说。
展望
未来打造石围塘枢纽
续写广佛同城新篇章
2019年5月,广佛两市签署《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备忘录》,明确共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构建“1+4”融合发展格局,其中荔湾区石围塘街的五眼桥—滘口片区就是“4”中的一个,石围塘区位优势凸显。

今年,《广州市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炉,明确全面推进白鹅潭核心区建设,提出要加快推进石围塘地区滨江旧厂整体收储、统筹开发,对石围塘枢纽周边进行综合开发。
曾经,石围塘车站是联结广佛的纽带,未来,石围塘枢纽将接棒石围塘车站,续写广佛同城新篇章。
今年1月,因广州地铁11号线工程,石围塘跨线桥正式拆除,地铁11号线石围塘站也将进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标志着石围塘枢纽开发进入快车道。据了解,地铁11号线石围塘站全长611米,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可与广佛江珠城际、佛山地铁5号线三线换乘。
今年,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广州段)正在施工中,广佛出口放射线连接广州内、外环与佛山一环,是连接广佛的重要交通走廊, 广州段、南海段建成后,将实现广佛两地核心城区无缝对接。同样作为广佛重要通道的如意坊放射线,一期如意坊隧道连接荔湾北片昌华街与南片石围塘街,预计2022年通车。
今年,荔湾石围塘街道主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石围塘车站将有新的使命,未来这里将打造综合轨道交通枢纽。
红色印记
见证英雄往事
留下火红年代烙印
广三铁路是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据《荔湾红色印记》记载,五四运动后,广三铁路工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没有统一的工会。1924年,中共广东区委派杨殷等人领导工会组建工作。1926年4月21日,在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指导下,广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全路工人运动,会址就设在石围塘车站。(详情请戳☞不只是上镜的“百年老车站”!这里还见证过英雄往事)
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广三铁路工人与广州市郊一区农民协会的农民自卫军组建第六工人赤卫队联队参加起义。战斗打响后,第六联队向石围塘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广三铁路管理局,同时攻占了芳村花地警察局及沿线几个车站和部分乡村。12月13日,驻守石围塘的起义部队接到撤退命令后沿铁路西面急撤,在与南海农军主力会合北撤时,遭兵力大于我方十倍敌军包围,付出巨大伤亡才冲出重围。
抗日期间,铁路工人曾日夜开工,将石围塘至佛山双轨拆去一轨,佛山至三水路轨全段拆除,令日军无法利用该运力大动脉。
老街坊说
年过七旬的松叔是铁路子弟,在石围塘长大,石围塘车站、轮渡码头、铁路第三小学、煤场、仓库、道口……每一处都有着属于他的记忆。退休之后,松叔喜欢在石围塘山溪居委会隔壁的榕树头和老街坊、老同事“打牙骹”。说起石围塘车站周边的变化,他如数家珍。“对我们老一辈来说,石围塘这么多年来变化很大,旧时这里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早期一二三巷,西街、北街都只有几间小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整个石围塘的房屋越来越多。”
“以前,石围塘周边住的大多是铁路职工,所以房屋和商铺都不多。随着旅客越来越多,还有货运班次的增多,越来越多人在周边聚居生活,为石围塘带来了不少人气。在这里生活,基本什么都有,形成了一个生活区。”由于当年石围塘是广佛两地重要的交通枢纽,逢年过节人山人海,两地物资也在这里进行交换,石围塘车站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活区。
松叔告诉记者,从车站往芳村大道走去,就是石围塘的中心地带,大部分居民聚集的区域,穿过中心地带便是石围塘煤场。“石围塘煤场区域原来是一片农田和水塘,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发展,石围塘车站货运功能越来越强,石围塘煤场的建立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各大企业通过专用线把货物运往石围塘车站再发往全国各地,然后再把煤炭通过火车运回厂区。”
【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王智汛】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陈文杰、广州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邓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