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诗人姚合的禅意生活: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2025-08-13 14:13 来源:网络 点击:

诗人姚合的禅意生活: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姚合,大唐宰相姚崇的僧侄孙,生于公元777年,字大凝,陕州(今河南省》陕州区人,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

姚合在元和十一年(816年)登进士第,授武功主簿,别称“书记”正九品官。

他在登进士前也曾落第多次,曾写过一首《下第》:

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

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

闭门辞杂客,开筐读生书。

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余。

诗人开篇就自省,像是在叹息又似在懊悔说“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深疏”

“射鹄”即箭粑,又作“求取功名之意”。

《出自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又闻得 沉经历 文武全才,都来和他去射箭。

沉鍊 教把稻草扎成三个偶人,用布包裹,一写‘ 唐 奸相 李林甫 ’;另写‘ 宋 奸相 秦桧 ’;再写‘ 明 奸相 严嵩 ’。把那三个偶人做个射鹄”。

懊悔之后心生愧疚之心,诗人说“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考试失败了,实在不敢面对别人的询问,还是在城里找个房子住下吧。

从此闭门不出,发奋苦读“闭门辞杂客,开筐读生书。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余”。

后面四句写得很有力量,特别能鼓舞人心,考试虽然失败了,但是闭门谢客,续继苦读,接着考。

皇天不负有心人,姚合终于在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及第,此时的他快四十岁了,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登进士第。

这里面既有他的才华加持,更有他的运气成分,他曾做过李逢吉的门生,那时的李逢吉还没有升任宰相。

升宰相后的李逢吉自然对曾经的门生多加照顾,给个高分实属自然。

姚合是写五律能手,以五律见长,在当时诗名很盛,《闲居》是他的名篇之一: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这首五律充分的描述了姚合向往清静闲静的禅趣生活,“疏鄙”一词用的好,“疏鄙”本意指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姚合进士及第授武功主簿后,一直官运平顺,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他人虽然在官场,心却不在官场,做官做的三心二意,他觉得是自己性格疏懒,所以开篇才说“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性格疏懒的自己实在不适宜为官为民,旁人看得清楚自己却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热闹非凡,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两句是写自己疏懒性格的境地,为官清闲,没有马迹过门。蝉声聒噪,无人来扰。

姚合特别喜欢王维的诗,追求王维诗中的禅意禅静生活,这两句虽是写声音,但声音中却暗含一个“静”字。

上句写清闲,下句写清静,应是有声道无声,反观静意浓,正是诗人追求的“禅静”意生活。

后面四句诗人自况“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休官”之后更是清闲,清静。

诗人追求王维的禅意生活,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遁于“禅”,所以诗人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