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贞节文化及其淡化的严重后果

2025-05-18 05:06 来源:网络 点击:

贞节文化及其淡化的严重后果

贞节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具体指女性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

秦汉时期,女性伦理之中的贞节观念,并没有被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加以倡导,女性再嫁也是寻常之事。至宋代,形成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也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 经过宋、元、明三代对贞节观念的极端倡导,在进入清朝以后,贞节的含义就更加偏狭了。

虽然如此,但贞节及其文化的积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它保证了“孝道文化”的正常运行。女性的贞节保证了姓氏家族正统的血缘关系,保证了“父”与“子”的对应性,稳固了儒家“养子防老”这一金融文化体系的运行,为“子”之“孝”奠定了血缘基础。也即形成了以“孝”为中心的中华民族的美德,保证了孝道及其文化的运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伦理等道德标准的形成。女生的贞节是伦理的基础,贞节文化的发展促进道德文化的标准化与威力化。

第三是促进人口的稳步增长。富养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孩子瞻养自己的父母,天经地义!在这看似平常的两厢情愿中,人口就得到了稳步的增长。

因正因为贞节及其文化有诸多的积极意义,所以历朝的统治节都非常重视贞节及文化的维护与发展。例如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操的行为,政府就为她们建立一种形状似门的建筑,这种建筑被称为贞节牌坊。神州大地,屡见不鲜。而一个区域贞节牌坊的数量,则成了中央考量地方官员政绩的条件。

从清朝末期开始,妇女解放运动兴起 。反对歧视女性,使女性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两性权利完全平等当然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特征。

但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却使得贞节及其文化慢慢淡化了。婚姻自由应该指男女双方在婚姻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公平化,去除封建包办的不良现象与后果。但感情、伦理、道德等标准是不应该淡化的,更不能遗忘。

前文说过,贞节及其文化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当贞节及其文化被淡化或最后消失时,也将带来消极的效果,并且这种消极作用还将非常严重。

首当其冲的感情危机。当然贞节应该是男女双方的共同义务。当讲究贞节的的夫妻生活被朝三暮四的性刺激所取代时,夫妻之间,甚至整个家族就失去了基本的感情基础。当民政局的领证结婚人数被离婚人数压倒时,整个社会的感情世界就十分堪忧了。

其次是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受到冲击。据史料考证,空前强大的罗马帝国其实很大程度上亡于性泛滥带来的恶果,而非外族的打击。现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因严重的非感情性生活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可惜其严重性无法引起他们的警觉。

第三是贞节及其文化的淡化与消失,将带来人口的负增长。在感情淡化的社会,男女双方的生活,不讲究责任,只讲究刺激;不讲究婚姻,只讲究自由;不讲究美丽身材的保养,不讲究抚养下一代的义务,因而人口就出现负增长了。

但是,我国不是罗马,更不是美国。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说得好:……未来中国必将重回巅峰,因为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种文明将使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贞节及其文化的淡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重新走向感情世界的伟大复兴,并带动全人类向积极和谐的更高级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