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汉字史上的奇葩——武则天造字始末

2025-08-05 08:13 来源:网络 点击:

汉字史上的奇葩——武则天造字始末

提起汉字,人们都知道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然而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帝王也造过字,这个大行造字的帝王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位女皇武则天。

公元688年,大唐皇家一号工程大明堂“万象神宫”在神都洛阳竣工,武则天在这里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大享明堂活动(有一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就取材于这个史实),诏令“宴赐群臣,赦天下,纵民人观。”一时间,神都洛阳的万象神宫前,万民围观,四夷来贺。这标志着武则天在大唐朝堂之上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巅峰,她距离登基称帝只差最后一步。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女主天下的先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禁忌,无论道家、儒家和世人,都对女性主政始终三缄其口,再加之大唐皇室李氏宗贵和权力主流儒家士子的极力反对,武则天登基称帝面临着巨大的质疑和阻挠,她正在为此处心积虑,终于在近臣僧人释怀义等人的努力下,在泾州大兴国寺珍藏的《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主天下的法理依据。《大云经》中讲述的净光天女经变而主天下的佛教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武则天,她终是以此为法理,于公元690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正式开启女主天下的则天朝。称帝后的武则天在释怀义等近臣的帮助下,旋即对昔日反对阻挠她的李唐宗室和旧贵族展开报复。

为了更为有力地打击迫害旧势力,她大力宣扬佛教,重用僧臣,封释怀义为梁国公。于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教之上制》,重建泾州大兴国寺为泾州大云寺(即,现平凉泾川大云寺),并诏令各州修建大云寺供奉《大云经》等佛经。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或许是觉得光靠宣扬佛法还不能更好地笼络人心,也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智慧和功德,又或是为了更为彻底地打压旧势力提升亲近势力的影响力,武则天颁布《改元载初赦》,开始“改正朔”大行造字,这期间,一大批汉字被武则天和她的近臣们改的面目全非。

据载,公元689年至704年的15年间,武则天先后五次诏令改字,并责令全国通行,武周时期的文书、碑文上都曾采用过新字,如洛阳碑志拓片等(现收藏于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碑志拓片

据《唐书艺文志》所载,武则天造字其实都是把原有字形加以改变,在其临朝期间造出的很多汉字被收藏在《武氏字海》一书中(现已遗失),其所造新字数量远不止坊间所传的一二十个。最为后世熟知的当属“曌”字,“曌”意为日月齐出,阴阳合和,普照天下,表达了其皇权正统、皇统万年、长治久安的政治心愿。常见的有:青、气组合成“天——靔”,山水土组合成“地——埊”等等。另外许多武周新字都包含了佛教文化符号,最为常见的就是“卍”字符在新字中的应用。如图:

武周新字,在武则天看来,是其高明、伟大、博学和智慧的象征,其实,不过是她为了调和新旧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借用宗教谶语为自己造势的一种过激政治手段。这种以繁代简、只有表意没有表音的粗糙造字方式是不符合汉字演化规律的,绝大多数并不被学者认可,大多被弃用,最终伴随着神龙政变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始于689年洛阳大明堂盛会,终于705年神龙政变,纵观则天朝短暂的15年间,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成就:1,亚洲大战的胜利,使得当时的国际地位达到了巅峰;2,为保证选仕公正性而创立的科举糊名制考试方法一直沿用至今;3,经济繁荣国力鼎盛,有“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之史学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