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老舍跳湖自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5-04-24 15:14 来源:网络 点击:

老舍跳湖自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古籍里的历史#

1966年8月23日夜晚,又遭受了一天批判的老舍,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回到家中。因他对家庭和婚姻的背叛,没有得到妻儿的原谅,终究没有敲开那扇熟悉的大门。几近绝望的他,默默的走到北京太平湖畔,徘徊了一夜。凌晨时分,跳进了寂静的湖水中,对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

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家、戏剧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惊世巨作都出自他手。但他面对婚姻和爱情时,却始终摇摆不定。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老舍与妻子胡絜青经亲友安排而认识。当时老舍在济南任教,胡絜青是北师大的学生。二人相识后,老舍便开始了“鸿雁传书”,最终,用“100封信”的真情和浪漫,成功俘获了胡絜青的心。胡絜青刚毕业,二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胡絜青也跟随老舍去了济南。在山东,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孩子们相继出生,日子过得热闹又幸福。老舍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写作上,不久,他创作的《骆驼祥子》一举成名。在一次参加"文协"活动聚会上,他遇到了那个比自己小十五岁,又明艳动人的赵清阁。

因抗日战争的需要,老舍与24岁的赵清阁,随“文协”迁到了重庆。每当与赵清阁交流文学和工作的感觉时,老舍都有一种灵魂上的碰撞,精神上的共鸣。这是与琐碎的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氛围。

和老舍的接触越来越多,赵清阁的心在悄悄悸动。在相伴的日子里,他著书,她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有一瞬间年轻的她也被爱情蒙蔽了双眼,以为自己得到了全部的爱。

此时的胡絜青,听闻丈夫的流言,便风尘仆仆的来到重庆。可老舍却毫无惊喜,只是匆匆把他们安排到了别处。胡絜青为了三个孩子,只能强忍委屈,但从此刻开始,她与老舍的婚姻便出现了不可复合的裂缝。

一边是情投意合的灵魂伴侣,一边是为家庭日夜操劳的结发妻子,优柔寡断的老舍不知如何选择。赵清阁看着魂不守舍的老舍,强忍悲痛,默默搬离,想就此了断联系。但是,老舍的心里一直思念着赵清阁,平日里,为她写扇面、在画上题词,一次次勾动着她隐秘的心事。

抗战胜利后,赵清阁离开重庆前往上海。

然而,距离并没有剪断这段恋情,反而加深了老舍对赵清阁的思念。随后,他也追随赵清阁去了上海。

见到老舍,赵清阁彻底心软了,两人又一起看书读报,一起畅谈文学。她以为自己会是老舍唯一的选择。

没想到,胡絜青竟也追到了上海。老舍既没有勇气向妻子提出离婚,也不舍得跟赵清阁说再见。一次次的失望与原谅,反复拉扯,让赵清阁彻底死心。她给老舍留下信件:“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优柔寡断的老舍谁都不想伤害,却又将两个女人伤到最深。

面对着妻儿的吵闹、柴米油盐的琐碎,赵清阁的绝情,让老舍想要逃离这个家。因此,他在受到邀请赴美讲学时欣然答应,这是他求之不得的“逃家”借口。

1949年,这个离家十载的男人终于回国,与家人定居在北京。而赵清阁则定居在了上海,虽然还是会收到老舍的来信,但是她已然把这份情感,放在了心底。

直到1966年老舍投湖自尽的噩耗传来,让她原本已经平静的心再次翻涌。三十年前的一朝一夕历历在目,赵清阁有时也会想,如果他们当初没有相爱,两人的命运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她只能用自己沉重的思念来祭奠心底的爱人。一代才女,终身未嫁,实在太过可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