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原型村现状:已摘毒帽,村民避谈“冰毒教父”原支书
《破冰行动》原型村现状:已摘毒帽,村民避谈“冰毒教父”原支书
在广东沿海地区,有一座非常诡异的村子。
在这个典型的“半农半渔”的村子里,人们根本找不到一家有规模的企业或正规的产业。
然而村子里却豪宅别墅随处可见,奔驰宝马更是烂大街的存在。
更奇怪的是,村里有许多地方,不仅限制外来人员接近,还设有安保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甚至在村子的四周还设有大量的岗哨。
每当有生人进村,村口潜伏的暗哨便会尾随盯梢。
而村民们在面对外来人员的打探时,不是三缄其口,慌慌张张离去。便是目光闪烁,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多追问几句,就会收到对方怀疑和探究的目光,甚至还会被村民驱逐出村。
那么,这座处处透着诡异的村子,究竟是何方圣地?里面又藏着怎样的猫腻呢?
中国的“金三角”
说来这个村子在中国,也算是久负“盛名”的存在了。它就是电视剧《破冰行动》里,臭名昭著的第一毒村——“塔寨村”的电影原型博社村。
博社村不仅位于广东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陆海丰地区,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金三角”。
而紧挨甲子港的博社村,因水路交通便利,不仅可以乘船往返于港澳台、浙江、潮汕一带,还能远赴东南亚一带。这为制毒技术和制毒原材料的引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毒品的外销,提供了渠道。
据陆丰市一位政法系统的官员分析,博社村制造冰毒的技术是从台湾引入的,但前期因工艺和配方繁琐,只有少部分人掌握了这种“核心技术”。
但随着制毒工艺的演变和技术的革新,配方和操作也越来越简单,最后演变成每个贩毒团伙,都有了自己专属的“技术人才”。
而随着制毒成本的降低,毒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面对毒品收益缩水的问题,尝到暴富滋味的博社村开始扩大生产。
一辆辆悬挂着外地车牌的卡车,将一车车的麻黄草运进了没有制药企业存在的博社村。再由毒老板安排忠于自己的血亲成员,完成搬卸、裁剪、脱水等初加工环节。
在“技术人才”完成重要的提炼环节后,冰毒将被装到孩子们已剥好的感冒胶囊里,销往各地。
而这些负责初加工的村民,一天的绩效工资最高可达600元,至于那些剥胶囊壳的孩子们,有时能月收过万。
这对辛辛苦苦搞渔业、农业,却仍穷困交加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村里有两成的村民,参与到了制毒当中。
而凭借着水路、陆路交通的优势,博社村最终形成了制、贩毒一体化的家族产业化运营模式,也成了全国远近闻名的“制毒第一村”。
据悉,占我国冰毒市场总额三分之一的博社村,早在1999年时,便被国家禁毒委点名,要求重点整治。
经过五年的摸排调查和严打,陆丰警方在2004年,一举捣毁了5个制毒、贩毒团伙,并将20个主要犯罪嫌疑人判处死刑,这才打消了博社村制毒、贩毒的嚣张气焰。
然而好景不长,在摘了毒帽3年后,博社村的制毒、贩毒问题又开始死灰复燃。
据陆丰市禁毒办所做的专项报告显示,从2006年起,之后的6年里,在全国各地破获的涉毒案件中,有1700多宗案件与博社村有关。
与此同时,被捕的陆丰籍贩毒人员,也在成倍率地增长。从06年起的65人,增长到了2011年的341人,被捕人数翻了五番之多。而2012年被捕毒贩与2011年相比,同比涨幅率竟高达147%。
据缉毒局侦查处长透露,根据2010年到2013年的全国被缴毒品试样分析,博社村的冰毒份额已从14%,扩大到了33.4%。
而3年间被捕的陆丰籍贩毒人员多达2000余名,其中近40%的贩毒人员来自博社村。由此可见,对博社村的彻底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根除博社村的毒瘤,就需要缉毒局与当地干部群众上下联动,重拳出击。
而一开始办案人员进村调查时,许多涉案人员都会提前收到村道旁岗哨传来的“下雨”提示信息,并快速地将毒品毒具藏匿起来。
但随着办案人员的深入调查,博社村出现了暴力阻碍执法的现象。村民们不仅会以两三百辆的摩托车来封堵警方进出的道路,还会放下钉板来破坏警方的交通工具。
更有甚者仗着手里有仿制枪支、土制手雷等具有杀伤性的武器,竟然敢投石打砸警车,哄抢警方缴获的毒品。
那么,这些村民为何敢明目张胆地硬刚警察呢?
从受人蒙蔽,到彻底黑化
这就与博社村的实际情况有关了。首先,贫穷导致了村民缺乏教育,他们不仅没有法律意识,还被“笑贫不笑娼”的错误价值观所引导,与断人财路的警察公开叫板。
其次因博社村乃至陆丰市三甲地区的红涉黑保护伞机制已形成,所以村民才敢如此放肆。
那么这把红涉黑的保护伞,究竟是何方神圣撑开的呢?
其实这个始作俑者就是博社村的村支书——蔡东家。此人不仅在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博社村里颇有权势,还是深藏于汕尾市和陆丰市里以权谋私的两级人大代表。
多年来,他不仅凭借宗族势力,架空了博社村的“两委”,还用重金收买了包括汕尾市公安局的正、副两位局长、陆丰市公安局长、甲西派出所所长、新城检查站站长在内的100多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博社村的制毒、贩毒大开方便之门。
那么这个蔡东家,又是如何走上了“冰毒教父”的道路呢?
原来博社村是蔡氏先祖在八百多年前建立的。博社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蔡氏族人,早年间随着蔡氏三房的出走,博社村成了剩余三房的居住地。而蔡东家就出身于人多势众的大房。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中国大地,为了脱贫致富,蔡东家也曾下海经商。
在小有收获后,蔡东家荣归故里,他一边承包虾塘,一边打理荔枝园,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他甚至还在村里捞了个治保主任的职务,过起了官瘾。
然而不久后,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发生了。1996年秋,蔡东家手下的治保员领了两个陌生人来村里找他。
一见面,他们当中的陈某某便声称,自己刚出狱不久,找不到工作,打算和洪某某合营生产“石膏粉”。
但他们因资金不足,又想避开税收,只能请蔡东家帮他们在村里找个能盖简易厂房的地方,承诺一旦出货,便给蔡东家好处费20万元。
虽然对蔡东家来说,他并不差钱,但谁会嫌钱多咬手呢!于是蔡东家很快便在村里找到了适合的位置。
几天后,看着搭建起来的简易厂房和安装好的简单的生产工具,蔡东家仿佛看到了钱在向他招手。
然而让他感到疑惑的是,开工不久后,陈某某让他以每人300元一天的工资,请了几个小伙看场子,而那厂房在生产“石膏粉”的时候,还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这一切都让蔡东家对陈、洪二人所生产的“石膏粉”产生怀疑。
但当他看到那些生产出来的“石膏粉”被大大咧咧地摆在空地上晾晒时,他的疑虑也被打消了。
终于在首批“石膏粉”被销往外地后,蔡东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20万元,而这与自己起早贪黑地打理自家产业相比,简直是太轻松了。
于是,蔡东家开始时刻关注起,陈、洪二人的“石膏粉”生产厂的动态。很快,他便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在第一批“石膏粉”外销不久后,陆丰市便出现了冰毒。而跟着陈、洪二人生产“石膏粉”的村民,又突然间富得流油。
再联想到冰毒那逆天的价格,蔡东家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
而村里那些突然暴富的村民,也自知无法瞒过蔡东家,便纷纷送礼给蔡东家,以期对方能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给予适时的保护。
就这样,被涉毒村民给养大了胃口的蔡东家,逐渐不满足于村民给的“蝇头小利”,也开始一步步地走上了制毒、贩毒的违法犯罪道路。
有了蔡东家的带头,越来越多的宗亲也走上了这条“致富路”,而他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不仅成功当选了村支书,还通过钞能力“结识”了许多相关部门的领导。
这些领导不仅给博社村的违法犯罪行为开了绿灯,还会对涉毒被捕的村民高抬贵手。
就这样,陆丰市逐渐形成了一条“警匪一家”的畸形利益链,这条利益链不仅让那些没有涉毒的村民不敢发声反抗,还让博社村的涉毒人员变得更加猖狂了。
在博社村再次进入重点整治名单后,“风轻云淡”的村民们丝毫不见慌张,仍进行着手头的制毒工作。
而两年后,成为两级人大代表的蔡东家更是亲自上演了无间道。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一面假意配合办案人员调查,一面偷偷地给涉毒人员通风报信,为警方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欧底庇德斯曾说:“神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而博社村的涉毒团伙,在蔡东家的包庇纵容下,不仅成为了陆丰市毒品市场的垄断者,还开始私藏枪支弹药,暴力抗法。
摘掉“毒帽”再出发
为了彻底摘掉博社村的“毒帽”,2013年1月起,广东省缉毒局联合汕尾禁毒工作组、和其他省市的58个专案组,历时10个月,对博社村及其周边村落,进行了细致的摸排调查工作。
在研究制定了“雷霆扫毒”的收网行动后,广东警方决定先擒住“毒王”蔡东家。
然而在接到镇政府的“开会”通知后,蔡东家并没有出现在警方设捕的会场。这让警方不得不怀疑,对方已知道抓捕消息,提前跑了。
但随后传来的消息,打消了警方的疑虑。原来,为了“捞”被捕的蔡良火,蔡东家正赶往惠州。
于是警方赶紧布控,成功地将蔡东家逮捕归案,并缴获行贿款十万元。
随后省公安厅趁热打铁,分别从武警总队、边防总队及周围四市的公安局调集了3000多名警力。
在收网行动开始后,3000多名警力在直升机和快艇的配合下,于29日凌晨4点突袭进博社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掉了18个特大涉毒团伙和77个制毒工厂,抓获了涉毒人员182名,缴获了20多吨制毒材料、260公斤氯胺酮和近3000公斤的冰毒。
而随着博社村清剿行动的落幕,处在利益链上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纷纷落马。博社村一扫毒品的阴霾,开启了裂变发展。
为了杜绝村民再次被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博社村村委会不仅建起了百米的宣传长廊,对毒品的危害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宣传和普及,还在博社村的学校里开设了专门的禁毒课程,教会了学生们背诵《禁毒三字经》,让孩子们从小便树立起识毒、防毒、远离毒品的意识。
而博社村里那些无辜的村民,因博社村的臭名远扬,受到了人们的非议。再加上原来的制毒工厂乱排乱放,使博社村的土地和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村发展。
为了彻底解决“毒村”的后遗症,陆丰市政府不仅帮助博社村处理了毒垃圾,还为其引入了广东知名药厂的项目。
在村支书蔡龙秋的带领下,村民们先后开发了近550亩土地,用来种植中草药,使博社村的南药芳香田园的名头,被逐渐打响。
而在汕尾、陆丰两级市政府的帮扶下,依托博社村原有的果蔬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村里的民办工厂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2019年,电视剧《破冰行动》播出后,作为“塔寨村”的原型,博社村再次火遍全国。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打卡,为博社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2021年,随着博社村的最后一名在逃涉毒人员自首,博社村不仅彻底摆脱了冰毒的阴影,还被广东省评为了“民主法制示范村”。
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村民们,也露出了热情好客的笑容,为打造“陆丰品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每当有人问起“冰毒教父”的事情,村民们只是一笑而过,似是不愿再提及那耻辱的过往。
-
- 28年前的港产邪典科幻片,杨丽菁神还原春丽,因删减7分钟被低估
-
2025-04-28 10:36:43
-
- “中国鹰派外交第一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的故事
-
2025-04-28 10:34:28
-
- 1989年朝鲜女特工因炸毁韩国客机被判死刑,为何一年后却被特赦?
-
2025-04-28 10:32:12
-
-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
2025-04-27 02:35:15
-
- 黄磊老婆:18岁恋爱,生3娃当主妇,41岁重回职场,孙莉行吗?
-
2025-04-27 02:32:59
-
- 中国常见的30种海鱼,必有一种是你的最爱,全吃过的肯定是海边人
-
2025-04-27 02:30:43
-
-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克莉奥佩特拉)
-
2025-04-27 02:28:27
-
- 呼格案:枪毙9年后真凶落网,母亲执着上诉18年,终还儿子清白
-
2025-04-27 02:26:11
-
- 企业会计舞弊与防范研究
-
2025-04-27 02:23:56
-
- 过气男明星的另一面丨酱料品牌-饭爷,品牌观察
-
2025-04-27 02:21:40
-
- 适合室内种植的盆栽植物大全
-
2025-04-27 02:19:25
-
- 中国普天从辉煌走向暗淡的教训是什么
-
2025-04-27 02:17:09
-
- “喜剧之王”周星驰,55部电影全盘点,你看过多少?
-
2025-04-27 02:14:53
-
- 山东省昌乐县党政考察团来牟考察交流
-
2025-04-26 18:58:51
-
- 抖音小哥哥原创是什么歌 By my side中英文完整歌词
-
2025-04-26 18:56:35
-
- 每日一星-玉米提
-
2025-04-26 18:54:20
-
- 教你冰凉粉的15种做法,酸酸甜甜冰爽Q弹,比冷饮更解暑更好吃
-
2025-04-26 18:52:04
-
- 多余的钱你存哪?余额宝只能放十万了
-
2025-04-26 18:49:48
-
-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5元人民币图样集锦
-
2025-04-26 18:47:33
-
- 田径-多哈田径世锦赛开赛在即
-
2025-04-26 18: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