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的禁烟历程

2025-05-16 01:12 来源:网络 点击: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的禁烟历程

林则徐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在我们初中历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虎门销烟事件“,虎门销烟事件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禁烟行动,也是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先声之举,为我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发,那这一切的领导人林则徐,他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呢?

林则徐画像

林则徐,字元抚,福建省侯官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少年时代:林则徐的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后中秀才,虽说一只脚踏进了公务员行列,但林则徐的童年却并不富裕,相反,由于家中人口众多,吃了上顿没下顿估计也是常有的事,由于童年时家境的寒苦,让林则徐深知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并立志改变这种现状

踏入官场:相比于他的父亲,林则徐显然青出于蓝胜于蓝,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顺利高中举人,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情,中举在当时的分量,具体各位可以参考《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就可见一斑,但伟人就是伟人,林则徐显然不满足于眼前的这点成绩,嘉庆16年,林则徐进京会考,在两次的会考失败后林则徐顺利的登上二甲第四名,正式开始官宦生涯,虽胸有鸿图,但此时的林则徐毕竟初入官场,惊天动地的事业还得多年之后在说

步步飞升:在翰林院度过了7年的时光,但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京官,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二月的时候,河南南岸河堤发生决口,后来又由于河南巡抚琦善救援不力,引发水灾,林则徐丝毫不惧怕河南巡抚琦善的满洲贵族势力,毅然决然的向嘉庆帝陈奏琦善的无能,这是林则徐第一次大无畏精神的直接体现,道光三年正月,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彼时的江苏在沿海一带,深受外来殖民者的毒害,林则徐认为一切的源头都在于鸦片,人们为了吸食鸦片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现象随处可见,洞察民间疾苦的林则徐自然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一面向清廷痛陈利害,一面在江苏全境禁烟,由此开始近代以来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图为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受命禁烟:道光十八年,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深入广东查处禁烟,第一站就是广州,广州靠近香港澳门,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最直接的影响地,林则徐到任后,迅速查封各大烟馆,并且传讯十三行洋商限期缴烟,,并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时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在激烈的斗争后,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斤,于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清末吸食鸦片者

惨遭诬陷:禁烟壮举一时大快人心,但是英国方面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防范,英军未能得逞,随后英军北上,于8月9日抵达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是腐朽的道光帝惊慌失措,前去议和,议和大臣为前文所提到的被林则徐上奏过的琦善,琦善当然不会放过打击林则徐的大好机会,声称英国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惩处林则徐,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林则徐两次上奏,但道光帝最终还是把林则徐”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临行前,林则徐写下了这样的诗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就是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我可以不顾自己生死去做,岂能因为有好处就逢迎,有祸事就躲避?

图为林则徐被贬新疆

病重逝世:被贬新疆意味着禁烟努力化为乌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廷复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后因维护边境得力加太子太保,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病重申请回乡治理,第二年回到侯官,九月,又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反清起义,,他抱病启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享年六十六岁,

有人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其厚度,林则徐的一生无愧民族英雄四个字,在国家为难关头挺身而出,不在意祸福,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禁毒工作从未停止脚步,我们也应该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170年前,林则徐抱憾而去,170年后的今天,禁毒的战争还在继续。

(创作不易,麻烦动动小手指,多多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