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老人发助学奖金,不知衡阳师范学院已升为一本,被骂干不好就滚蛋

2025-09-15 08:30 来源:网络 点击:

老人发助学奖金,不知衡阳师范学院已升为一本,被骂干不好就滚蛋

昨天我们村教育基金会发助学金吵了起来。

村民水哥讲,自己家孩子考上了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一本学校,但却被错误的归类为二本学校,感觉气不过,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水哥对负责发奖金的老人是一通输出: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啥也不是,衡阳师范学院2019年已经升级为一本院校,搬出二十多年前的资料来说事,对我家孩子公平吗?如果连上网查一个资料都不会差,赶紧滚蛋,让年轻人来接手做这件事,你们想要搞钱我请客,一两千块钱的菜随便你点!”

已经发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基金会,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我们村教育基金会是三十多年前修族谱时候成立的,三十多年前很值钱,但还是通过捐款的方式,加上修族谱时候余款,共募集了五万多。

成为了当时十里八乡,乃至整个县第一家由宗族自己创立的,对本村本族子弟考上大学进行奖励的助学基金会。

我95年考上中专,村里奖励了500块钱,差不多是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那时候能考上中专或者大学的都很少,四千多口人的村子,一年也就是三五个,哪里像现在,几乎是人均大学生,特别是一些三本院校,几乎是上了高中的都有份,一两百分也能上大学,还有一些读中职的通过3+2也能上大学。

加上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也有奖励,可以说信息很乱,乱中出错的事情发生,也本应该能理解。

过去的三十多年,每次村里遇到集体活动有结余款,都会捐到助学基金会里面去,还有就是经常会有一些个人捐款。

看起来助学奖励的金额不多,但是能坚持三十多年都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事,也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我觉得很厉害了。

村民不理解,本来一件公益事情,变成了吃力不讨好。

水哥讲,自己不缺这500块钱,就是气顺不过,要给自己家孩子争一个名声回来。

基金会的老人也很无奈:

“以前村里也有考上衡阳师范学院的,都是按照二本的标准发放,加上你这个录取通知书上也没有写明白是几本院校,你如果考上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还会有什么争议吗,我们老人老了,不知道怎么样上网查相关的消息,也不知道查出来的消息是真还是假,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孩子考的是一本大学,可以摆出来,没有必要讲一些伤感情的话!”

我看村里人的反应,好像支持老人的不多,讲话都带有情绪。

这可能跟账目明细常年没有公布有关吧。

村里的教育基金会,为了能赶上通胀的速度,把款都借给个人去做生意了,然后收取利息,实现鸡生蛋的目的。

谁知道现在好多都变成了烂账,借的出去收不回来了。

我二弟是村里的会计,前年几个老人说要把这件事移交给村干部去操办。

结果我二弟一看,账目都是些空账,大部分款都变成没法收回来的,这样的账谁敢接手。只能是让老人继续硬着头皮做下去,村干部只能提供有限的协助。

结束语。

村里教育基金会,现在理事会有五个人,开始有十几个,后面有老人过世,就再也没有新加入的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忙,也知道接手这样的事情,马上就有人怀疑你拿了什么好处。

你想为自己辩解?

不可能的事,只能是越辩解,别人提出来的质疑越多。

还是三十多年前的农村好。

那时候的人农村人是真的淳朴善良,连五保户都往里面捐款,都想村里的子弟考上大学有出息,即使是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自己也觉得很光荣。

当年有个五保户往里面捐了五块钱,这件事一直是村里的美谈,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