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生死看淡,得失坦然,云淡风轻

2025-05-09 15:47 来源:网络 点击:

生死看淡,得失坦然,云淡风轻

#2022生机大会#

生死看淡,得失坦然,云淡风轻

一、生死看淡

众生平等!庄子日: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关于生死: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庄子的这句话意思是,人的死和生,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

生死有命,有些事情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特别是生死,因此,学会接纳无常的人生。

应对大的灾难最及时、最有效、最精准的是社会群体自身,自我保护、自我救助是人类数十万年来进化中获得最重要本能。

越是大灾大难面前,越处信息风暴中心,我们越需要保持清醒。弟子规里有一句话:“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喧嚣时多读书,独处时常思考,有独自思辨的能力,用逻辑武装自己。

苏轼被赦免后,被安排了虚职,返程的路上,舟车劳顿,到达定居地常州已重病,人生即将走到尽头。

当家人为他的病情,感到难过时,他反而劝慰说,他这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让他们别哭,让他坦然地离开人世就可以了。

后来,他的方外老朋友,径山寺长老维林得知他的病情,特地来看望他,两人相约在夜间凉爽时,对榻相谈。

临终前,苏轼在写给维林的信中写道:“死生亦细故耳,无足道者。”

他认为,对待世间万事万物,顺其自然就行。

孟子曰:夭寿不贰,半歉不贰,穷通不贰,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人生无常,衰老和死亡,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已看透了生死,活得无所畏惧。

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学会接受。你可以短暂消极,但也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算不能发光,也要踏实自信,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如此,纵然前路模糊不清,但最终也能走向光明。

正如王阳明临终遗言说的那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未来无法预测,尽情地活在当下,才能不留下遗憾。

二、得失坦然

往事如过眼云烟,坦然地面对得失,才能活得云淡风轻。

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人应成为物的主人,而不是沦为物的奴隶。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走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人很容易迷失自我,误入歧途,从而毁了往后的人生。

因此,不被物质绑架,懂得知足,给人生做减法,才是最好的修行。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人的欲望无穷,在使用物时,应不被物欲所控制。在《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学识渊博,楚威王想让他协助自己,治理国家大业。

有次,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立马派去使者。

两位使者来到庄子面前,对他说:“楚威王特意邀请你进宫,聘请你当宰相,那么,您就可以名垂史册了。”

但庄子只顾钓鱼,并没有搭理他们,两人始终不肯离去。

随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只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将它的骨甲,供奉在明堂之上。请问对这只神龟而言,它是愿意死后留骨甲,还是活在泥塘里生存呢?”

他接着说:“有劳二位,回去告诉楚威王,我选择活着,只想过安宁的日子。”

宰相之位,位高权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庄子不为所动,淡泊名利,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人,不贪,万事讲究一个适可而止的度。适度的贪念,是奋斗的动力,但极度的贪婪,却会自取灭亡。

《水浒传》上有一句“爽口物多终作病,快心事过必为殃。”这告诉我们:可口的东西不能吃得过量,高兴起来不能兴奋过度,好事也不一定都有益处,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止得住欲望,才不会成为欲望的猎物。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那些倾家荡产的奸商,违纪落马的官员,无一不是中了“贪”的圈套,一旦放任自己走上不归路,就如同落入陷阱的野兽,再怎么挣扎,都会成为欲望的猎物。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起起伏伏才是常态。在得意时不忘记初心,在失意时不丧失信念。挫折会来,也会过去,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再努力。认真过好每一天,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到达你所向往的未来。

三、云淡风轻

将生死看淡,觉得失坦然,就会云淡风轻。

快乐就是“舍得、放下、忘记”。红尘多苦,俗世须臾,正如《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有身处红尘世间,却不为俗世困惑,不受红尘牵绊,才称得上是解脱之人。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深处,真正的名誉,是没有名誉,活出真实的自我。

烦恼来自人心,精神富足的人,不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束缚身心。爱得痛了,选择趁早离开。追名逐利,不如洁身自好。层次不同,懂得不去纠缠。生死有命,学会珍惜当下。人生本过客,何必事事挂心头,懂得给心灵释放压力,才能活得轻松又自在。这就是是舍得、放下。

“唯放下,方自在”。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明星等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将生死看淡,觉得失坦然,生活的一切就会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