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上甘岭战役总指挥秦基伟,凭此一役,打出“千岁军”威名

2025-09-03 20:32 来源:网络 点击:

上甘岭战役总指挥秦基伟,凭此一役,打出“千岁军”威名

1952年,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美军在与志愿军多次交手吃过败仗后,不敢再轻易向北推进,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了三八线附近,朝鲜战场陷入了僵持局面。

美国驻韩联合国军司令员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开始不停给自己的上司打电话,敦促对方赶紧让美军采取必要行动,压制中国志愿军的攻势。

范佛里特想让克拉克把美军从防守态势中解救出来,为此,美军不断派出空军部队侦察上甘岭地区,随后范佛里特通过对解放军兵力部署研究,确定通过上甘岭为攻击点,进而往北部平原地区推进的计划。

但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上甘岭不仅没能成为他们取胜的起点,反而让他们的处境变得更加被动。

在两军阵地附近,有一处被联合国军称为598高地的地方,该高地附近有个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狙击岭山脉,我军在这里布置了不少兵力,正好扼住联合国军的咽喉,所以对方一心想要将我军驱逐出此地。

他们甚至认为取胜的几率很大,虽然克拉克觉得这是非常愚蠢的冒险行为,不过,当时联合国军的处境已经相当艰难,所以他听了范佛里特的建议,决定冒险夺取高地。

不久后,克拉克宣布正式批准此次行动,被美军盯上的两个主要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都属于上甘岭高地。

而防守此地的是我国15军45师135团九连和八连的一个排,总兵力加起来也就一个加强连的配置。

美军在搞清楚志愿军的作战部署后,很快就发起了进攻,美军直接出动了大炮、坦克、飞机,对我15军展开了猛烈攻击,而美军看中的597.9和537.7高地成为他们的主要攻击对象。

当时,15军的军部设在上甘岭以北20多公里处,因通讯设备被炸断,15军军长秦基伟收到的消息只有只言片语,无奈,他只好让阵地周边的观察所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就这样艰难地指挥着战斗。

在美军火炮和空军的支持下,联合国军步兵也对两个高地展开了冲锋,我军战士奋勇迎敌,一直打到黄昏,联合国军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

恼羞成怒的美军加大了空中火力支援,阵地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最终537.7高地除9号阵地外,其余全部失守,好在之后135团团长连夜组织反击,夺回了阵地。

如此情况之下,秦基伟当即决定45师承担主攻任务,44师为助攻,出动所有火炮向上甘岭战场移动。

为了能够给敌人沉痛打击,秦基伟还组建了临时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战斗越来越激烈,阵地在双方手中来回交替,最残酷时,一天之中阵地能够几度易手,炮击和拼杀随时都在阵地上发生着。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秦基伟命令所有炮火向联合国军展开猛烈攻击,在火炮的掩护下,志愿军步兵随即对537.7高地展开反击,仅用20分钟就夺回537.7高地的全部阵地,并转入战略防御阶段,未让联合国军在高地上前进一步。

在597.9高地,战斗同样在残酷上演,我志愿军战士为了消灭敌人的暗堡,身上绑着炸药包,直接冲向敌人的阵地,著名英雄黄继光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

最终,经过15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全部回到我军的掌握之中。

不甘心的美军随后对上甘岭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但志愿军战士没有后退半步,在敌人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最终因为伤亡太大,不得不暂时退入坑道进行休整。

此时,除597.9高地上的4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再次失守。

随后,秦基伟果断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利用坑道,以小分队方式向敌人展开反击,目的就是消耗敌军,拖延时间,进行最后的大反击。

10月30日,秦基伟认为大反击时机已经成熟,直接下令出动多门大口径火炮和重火击炮,向597.9高地展开长达四小时的猛烈炮击,也让美军好好尝了一下志愿军的炮火饭。

最终,上甘岭战役在15军军长秦基伟的领导下,以我军的胜利画上了圆满句号。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其中艰难可想而知,秦基伟也凭借上甘岭战役,令15军取得巨大声望,这一仗不仅打出了15军“千岁军”的威名,也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

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微信公众号关注“历史小调查”期待您的关注哦!